當前位置: 首頁 > 我要自學 > 初中 > 八年級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八年級地理說課

  • 八年級
  • 2023-06-01
目錄
  • 八年級地理人教版
  • 八年級地理微課
  • 初二地理教學
  • 八年級地理說課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

  • 八年級地理人教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說出香港、澳門的位置及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香港、澳門人多地狹的特點,以及如何實現拓展空間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3.舉例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優勢互補的合作關系,以及不同階段的經濟合作模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計算、對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門“人多地狹”的區域特點。

    2.運用讀圖和資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密切的經濟聯系,以及合作方式變遷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綠地的實例,初步形成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通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的變化,初步樹立發展經濟既要對外合作,也要不斷升級,尋找新優勢的發展觀念。

    教學重難點

    弊滲友1.教學重點

    香港和澳門的位置、范圍;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密切的經濟聯系。

    2.教學難點

    針對地狹人稠的現狀,如何實現拓展空間與保護環境的雙贏;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間合作模式的轉變。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學生聽歌曲《香港別來無恙》)香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正如同學們在歌中聽的那樣,它經歷了100年的榮辱、滄桑、風雨和成長;澳門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樣,是祖國母親又一個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兒子。如今她們已先后回到祖國的懷抱。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香港和澳門地區,來了解它們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經濟特征。

    【板書課題】第三節“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板書】一、特別行政區

    (一)【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門地區略圖投影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回答幾個問題。

    【提問】租槐香港和澳門靠近哪個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與哪個經濟特區鄰近?

    【對比總結】1、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 香港位于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澳門位于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1)香 港

    位置 位于廣東省珠江口東側,毗鄰深圳市

    范圍 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面積 1092平方千米(1995年)

    經濟 1.加工工業發達,以出口外銷為主 2.對外貿易是重要經濟支柱 3.旅游業發達

    (2)澳 門

    位置 位于廣東省珠江口西側,毗鄰珠海市

    范圍 由澳門半島、凼仔島、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 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 人口42 4萬(1995年),中國血統占95%以上(祖籍主要為廣東省)

    經濟 1.博彩業興旺 2.旅游業是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3.加工業興起,產品出口美國、香港、西歐.

    (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有關“一國兩制”的內容。

    【強調總結】我國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別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并在兩地設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政策喊滑,對兩地現行社會、經濟制度50年不變,以保持港澳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不是簡單意義上領土的失而復得,它意味著中國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三)【合作探究】.閱讀圖7.31,對照圖7.28,香港城市建設用地的分布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 香港人多地少。且山地居多,平原少。建設用地多沿海平原分布,山地多為植被。

    “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詈T斓?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四)【板書】二、港澳和祖國的密切聯系

    【活動設計】

    讀下圖,說一說,香港和祖國內地各有哪些優勢?

    學生讀圖,歸納。

    香港優勢:資金、信息、技術和管理經驗。祖國內地優勢:土地、勞動力、資源,并給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費品。

    師:思考一下,根據雙方各自的優勢,港澳和祖國內地,特別是臨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應該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緊密合作?

    學生閱讀教材64頁的閱讀材料“前店后廠”,說一說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自扮演什么角色?這種合作能給雙方帶來哪些好處?

    學生閱讀、討論。

    生:對港澳來說,解決了土地和勞動力問題;對珠江三角洲來說,解決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產品營銷等問題。

    師: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發揮各自的優勢,在改革開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為當時祖國內地對國際市場缺乏了解,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也較為欠缺,這種合作模式大大促進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

    【活動設計】

    讀下圖,說一說,香港和祖國內地各有哪些優勢?

    學生讀圖,歸納。

    香港優勢:資金、信息、技術和管理經驗。祖國內地優勢:土地、勞動力、資源,并給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費品。

    師:思考一下,根據雙方各自的優勢,港澳和祖國內地,特別是臨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應該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緊密合作?

    學生閱讀教材64頁的閱讀材料“前店后廠”,說一說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自扮演什么角色?這種合作能給雙方帶來哪些好處?

    學生閱讀、討論。

    生:對港澳來說,解決了土地和勞動力問題;對珠江三角洲來說,解決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產品營銷等問題。

    師: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發揮各自的優勢,在改革開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為當時祖國內地對國際市場缺乏了解,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也較為欠缺,這種合作模式大大促進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香港和澳門的位置、范圍;

    2、使學生了解香港和澳門的人口密度、經濟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學生理解祖國大陸對港、澳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人多地狹及外向型經濟發達”這一類國家或地區的一般分析和認識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價值目標

    1、通過香港和澳門的“身世”和“一國兩制”政策的講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國策教育;

    2、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初步形成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1、香港和澳門概況:位置、范圍、人口等。

    2、祖國內地與港、澳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導課:曾引起歐洲列強的覬覦,被迫流浪,現在她們回來了,在祖國寬闊的懷抱中,她們更加光彩熠熠。這兩顆明珠就是——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香港和澳門的概況。

    板書:一、特別行政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9頁圖7.28,

    1、香港:

    位置:中國大陸的東南端,位于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相鄰

    范圍: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組成

    人口:約710萬(2010年)

    面積:1104平方千米

    欣賞圖片

    學生看圖,利用地圖找出香港的位置、范圍、人口、面積等,作答完成表格認識香港區旗。

    回答它曾被哪國侵占,哪年回歸的?

    計算香港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狹”的結論。

    2、澳門

    位置:中國大陸的東南端。位于珠江口西側,與廣東為鄰

    范圍: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人口:55萬(2010年)

    面積:29.7平方千米指導學生閱讀62頁讀圖7.36圖,

    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港澳地區的產業類型?

    2、香港的經濟地位?

    3、澳門的支柱產業?

    4、談談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

    5、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伙伴?

    讀圖認識澳門概況及區旗?;卮鹚荒膰终?,哪年回歸的?

    計算澳門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狹”的結論。閱讀60、61頁三幅圖:討論“上天下?!蓖瓿苫顒宇},此外,“寸土寸金”的香港為什么還要保留大片綠地?

    設計用意:

    理解香港和澳門的歷史及自然概況深刻理解“人多地狹”的含義。

    板書:二、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

    澳門:博彩旅游業為支柱。

    分析港澳發展經濟的有利與不利條件:

    指導學生完成63頁的活動。

    閱讀材料63頁,討論“前店后廠”的模式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和香港各提供了哪些優勢條件?各有哪些好處?討論完成64頁的活動題

    課后小結

    學完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與香港和澳門相鄰的省區的簡稱是( )

    A.粵 B.桂 C.云 D閩

    2.香港和澳門地處祖國大陸的( )

    A.北端 B.東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設中保留大片的綠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積大,有大量空地閑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閑置

    C.為了綠化、美化、凈化城市環境

    D.香港土地價格昂貴,很少有人開發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有限,解決香港土地不足的辦法是( )

    A.建設城市綠地

    B.建設高層建筑

    C.限制工業發展

    D.減少城市綠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填海造地)是因為( )

    A.建設水平高 B.資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遠大

    參考答案:

    A C C B C

    八年級地理微課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借助課件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讓人知道相關學科領域核心知識“是什么”和“為什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教案課件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static/uploads/yc/20211220/9042ed2b40a286b1d1808ca9cb46a165.jpg"width="484"height="300"/>

    #八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精選篇1)#

    一學期來,我們地理備課組的老師團結合作,勤奮工作,資源共享,互商互量,較好地了完成了初一、初二、初三地理的教學工作,課堂效果不錯,學生對老師的評教好?;仡櫼粚W期來的工作,特做以下總結:

    一學期來,我們地理備課組主要做了以下幾件工作:

    我們認真研究新課程理念和教材教法,并把它分解細化到我們的課堂,認真對待每一次集體備課、每一次教研探討、每一堂班級授課,并加強聽課工作、師徒結對工作和學法指導,使我校地理教學工作更為出色。

    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根據考綱的知識結構和要求,根據學校課時的安排,我們認真科學地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具體落實到每一節課,平時的授課、復習嚴格按照計劃進行。

    以備課組為基礎,組建了學習型小組,堅持集體備課,精心編寫教案學案,以星期五上午作為一周集體備課時間,對下周的課進行討論,確定授課目標,知識體系,知識點及重點難點定位,探討授課方式并交流上周的學生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知己知彼。通過老師的共同努力,通過學習型小組的共同商量,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能夠非常順利并有效地進行。

    向課堂要效率、向課堂要質量;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地理的主陣地,為了使備課組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本學期我們做到運哪每節課精心策劃、使課堂成為優質高效的課堂、并相互督促。鏈悄孫除了教研組的聽課評課活動外,我們相互間聽課評課活動也經常進行,通過相互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同伴互助式教學反思,達到共同提高,使我們的課堂更優質高效。初三年級經常與兄弟學校聯系,多渠道地獲取各類信息和資料。

    另外,所有地理老師平時經常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地理課的感覺,接受知識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對老師的希望等,使地理課更好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受歡迎的科目。

    #八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精選篇2)#

    本學期以來,我們初二地理備課組只有我和張__兩位教師,每人承擔六個班的地理教學,都能立足崗位,團結協作,求真求實,教書育人,切實執行教導處有關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要求,積極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F將我們備課組的工作做一個總結。

    一、師德表現方面

    我們初二地理備課組兩位教師,都能忠實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我們積極參加全校教職工大會,認真學習學校下達的上級文件,關心國內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配合學校搞好教研活動。每周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從不缺勤。服從安排,人際關系融洽。

    二、教育教學情況

    我們每一位地理教師都能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棚鏈教育教學任務。

    在一學期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深入細致的備好每一節課。開學初我們就通過討論,明確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每一位教師的分工,在學校安排的每周三的集體備課時間,先由主講人闡述本周教學思路,再由另一位老師提出看法,最后確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大家各抒己見,發揮集體才智,努力把每一節課備精。在教學過程當中大家互相學習交流,并與初一年級地理備課組建立友好互助的教學交流關系。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這屆初二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所以上課時我們主要采取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己歸納總結知識,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此外,科組教師對侯課制度非常重視,預備鈴一響馬上到任課班級進行候課,督促學生做好上課準備。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由于我們地理是非中考科目,所以我們布置學校統一訂的學習指導作業,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我們隔一段時間會把作業收上來批改。

    4、堅持聽課和評課,互相取長補短,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5、響應學校的號召,每位老師都能積極撰寫論文,參加各級各類的評比活動。

    下學期我們會繼續努力,發揚成績,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努力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還會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為實現學校的各項目標而努力!

    #八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精選篇3)#

    在開學初確立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的引領下,我們地理組的三位老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盡心盡力,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并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F將本學期所做過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1、在開學初,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地理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確立了本學期的工作方向和目標,一學期來,我們按照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2、本學期我們堅持了每周兩次的集體備課,切實發揮了集體備課的實效!以實現教學過程進度的統一,明確教學目標、要求,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能做到提前備課,做到有備而來,不上無準備的課。

    3、充分利用好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了組內同一年級統一進度、統一備課、統一作業等。每位教師都能認真的學習杜郎口中學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新課課程標準,仔細研讀教材、查找資料,共同商討,做到資源共享,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每章節后多作出教學反思。

    4、為了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業務能力與水平,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說課活動,課后互相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每位教師都從中有所收獲。

    5、在加強基礎知識的同時,又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每位地理教師都始終以圖貫穿于課堂,利用地圖,圍繞地圖展開教學,通過讀圖、填圖訓練等來培養學生的能力,運用圖來學習知識點,運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學習識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還需加強的問題:

    1、集體備課工作做得不到位,對課堂教學的優化方式、學生的學法研討的不夠,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3、學案的保存工作做得不夠好,有些同學沒有及時整理編冊??傊?,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實踐讓我收獲很多,為了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我會更加努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八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精選篇4)#

    20__學年,在本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了教務處布置的各項任務。但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把本學期的備課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學期的教學計劃。

    我們地理備課組總共才5個地理老師,要完成初中一年級10個班和初中二年級10個班的教學工作,人均周課時10節,工作量相當。但是,我們還是克服困難,經常開展集體備課等到工作,一起討論學期的工作計劃的各個步驟,然后一起制定計劃,做到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

    二.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我們備課組、經常每周集體備課,共同討論每節課的難重點和自學指導、課件制作、教學方法,協調教學進度,教學要求,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考核的內容和方式,備課做到“四個有”,即“腦中有大綱,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心中有學生”。教案中充分展示教師如何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意識。課堂教學做到“四個一點”,即“微笑和激勵多一點;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要求具體一點;讓學生施展才能的面廣一點;給學生靈活安排的時間有一點”。所以有的資料與信息,都呈現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做到資源共享

    三.工作重點在上好課

    課堂教學是學科教學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環節。上課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課前準備

    上課要有教案。課前應熟悉教案,準備好教學課件,及時到達教室,準時上課。

    2.認真組織教學

    注意穩定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及時排除干擾教學的因素。

    3.實施教學方案按照教案的設計,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注意指導自學,點撥難點,能夠指導基本技能訓練,注意把握知識、能力和德育的結合起來,完成教學任務。

    4.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注意各環節的承轉,保證學生思路通暢。加強新課引入和課堂總結,幫助學生聯系新舊知識。獲取學生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5.注意教態、語言、板書與課件保持儀表整潔,對學生和藹親切。語言準確。板書工整,內容簡明,規范用字。板圖正確,注意形象美觀。

    四.相互聽課,交流聽課的意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根據學校工作的要求,由備課組長帶頭,外出聽課,組織交流與學習,共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當然,一學期來備課組的工作也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提高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外出聽課交流次數過少

    2.備課組成員教學水平差距較大,個別教師沒有切實落實備課組的精神,學生學習效果較差

    3.相關地理學校教學資源不足,信息收集較落后,有待我們努力改善提高

    針對存在的問題,設想來年的工作,爭取從以下方向努力:

    (一)組織備課組老師外出聽課交流

    (二)加強同備課組的同事的交流與合作,更好落實備課組的工作

    (三)想辦法解決資源不足問題

    #八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精選篇5)#

    本學期我任教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的教學常規指導下,兢兢業業,扎實刻苦,圓滿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效?,F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工作情況

    1、積極進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與運用實踐?,F正值教學改革的新時期,本學期,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教改的活動,把學習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來。本學期學校搞了教師公開課,我也積極的參加。在整個公開課的活動中,我學會了許多,在以后工作和學習中去我將會更加積極、主動。

    2、學以致用,課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本學期,我大膽嘗試,積極進行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學實效。課件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各個模式的優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3、地理教學讓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事實做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通過地理教學更能啟迪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識。每位同學都懷著對世界的渴望,對自然的依戀。認識這個世界,除了自身的社會生活體驗之外,通過地理提高著自己的認知。地理教學也要求我們貫徹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求我們去培養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感的人。

    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時事地理事件,例如今年的全球氣候大會、海地地震、冬季一系列極端天氣事件等。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

    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從現在就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二、教學方法落實情況

    1、上好一堂課,前提還在于備課的質量好與壞?!跋蛩氖宸昼娨|量”,離不開認真研究教材及學生、查閱資料、學習各種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手段。為上好一堂課竭盡所能,我付出了許多的精力,也為課堂良好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每次課堂下來,我都有種充實的感覺,同學們開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勵與快樂。

    2、精講精練抓提高。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帶水等一些問題。在本學期的內容講解中,我重點交給學生們如何總結歸納教材內容,把比較煩雜的內容梳理清楚。在課堂上講究教學技巧,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做到精選、精練,對出現問題的學生及時地指導。

    3、地圖訓練抓能力。學生地理成績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地理圖表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的高低。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在黑板上繪畫相關的地理信息或示意圖,從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教學中培養他們讀圖分析能力。教學中我善于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地圖知識,重點掌握最基本的地圖閱讀和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圖像思維能力,掌握讀圖技巧,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熟練地掌握圖文轉換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聯系,完成對地理事物的準確定位,鼓勵學生識記世界地區和國家的名稱和位置。

    這就是我在地理教學方面的些許認識和做法,我相信地理知識取之不盡,地理資源用之不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用我全部的智慧,打造自己的地理教學一方蔚藍的天空。

    在思想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師風師德?!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我認為,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的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以已服人。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是做好備課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加貼近生活,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講課時加入生活元素。對此我每學期都訂閱了地理教學參考,通過認真閱讀研究和經常上網了解相關的學科信息,還關注每天的新聞時事等,通過這樣可以說經??梢栽谡n堂上加入一些新鮮元素。當然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我通過課堂觀察、課后了解和測驗了解他們的原有基礎,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考慮教法,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和安排活動,既備教材,也備學生。

    再者,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老師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作好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關注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信息反饋,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于活躍,否則不利于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我覺得對于中國的教育考試制度,對學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我選擇傳統與自由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問題式教學也是我的一個心得體會,把主要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給出,然后采取組內合作和組間競賽來分析解決問題,最后評出優勝組,此法頗受學生歡迎。

    還有,適量適時的練習、作業和測驗也是必要的。課后通過對學生的作業、測驗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在每次測驗中總結學生的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加以強調訂正。讓學生改正后告訴我為什么,確保他們真正懂,使知識真正得到理解鞏固。

    最后,為了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要對學生分層次進行適當的培優扶差。對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啟發他們的思維。對后進生,要進行思想補差和知識補差,二者不可偏廢。堅持對差生進行分類補差,采取集體和個引輔導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實。

    當然,在工作上我還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課堂上不能及時地關注到每個學生,讓每個人都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因為教的班級多,不能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落實到位等等。因此經常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使我長進不少。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

    初二地理教學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地圖分析,初步認識黃土高原地區的特點和意義;

    2.結合資料認識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并能舉例與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的關派仿系;

    3.掌握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釋黃土的成因及黃土高原的形成;

    4.學會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危害,進一步了解黃土高原環境綜合治理的對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閱讀、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

    2.利用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3.根據資料,分析黃土高原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并認識應對措施;

    4.通過課堂活動、課堂練習。增強學習興趣、落實知識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落實學生對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認識,培養學生地理差異觀;通過了解黃土風情,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情懷;通過區域環境問題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分析,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念;小組合作學習,激活課堂氣氛,增強學習的熱情,并鍛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黃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與黃土高原環境綜合治理的對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學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信天游》,讓學生感受黃土風情,通過簡單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狀況。

    講述:歌詞以及畫面有簡單介紹了當地的一些景觀,今天我們就一齊走進黃土高原地區,了解該地的位置范圍、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地貌特征、環境問題以及措施等,學習任務比較多,希望我們能通過圖片結合自己擁有的地理知識,分析學習地理現象。

    塵嫌纖[講授新課]

    板書:一、文明的搖籃

    教師: 請同學們閱讀書本23-25頁的內容,文本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共同歸納主要的知識點。

    教師:請小組在黑板上把小組的探討結果板書出來。剩下的同學完成25頁活動題。

    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評價小組板書,糾正、歸納、整理,引導學生形成知識框架:

    板書:一、文明的搖籃

    1.位置范圍:

    2.地形:高原

    3.河流:黃河(黃河流域)

    4.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5.對歷史文明、風俗的影響: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小組學習,對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特征以及歷史文明、民俗風情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下面我們通過25頁的活動題,認識黃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風民俗,看看這些“黃土風情”跟與自然環境者談的關系。

    展示:展示圖片并請學生舉例分析。

    學生:根據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氣候、地形、土壤、河流情況等解釋圖片現象或舉例分析黃土高原民風民俗的來源。

    教師小結:通過大家一起的探究分析,我們對黃土高原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大家都清楚知道黃土高原地表有著厚厚的黃土和千溝萬壑的大地景觀,那么大家知道黃土高原表層的黃土怎么來的嗎?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同學們都有個人的看法,希望通過更多的學習,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看法是可靠的。對于黃土的來歷,我們來認識前人的推測“風成說”.

    板書:二、風吹來的黃土

    1.風成說

    學生:閱讀教材26頁“閱讀材料”,認識“風成說”.

    課堂活動:通過閱讀,請同學們繼續來完成27頁活動題第1題。

    學生:閱讀活動題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說明的情況。

    1.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

    2.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的顆粒越來越細。

    3.黃土的礦物成分與其下面的基巖成分不一樣。

    教師:好,通過閱讀理解,“風成說”對黃土高原中黃土的來歷這樣一種解釋,大家認同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關注下去。

    過渡:我們知道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由于黃土土質疏松、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溝壑縱橫的地貌特征,下面我們來閱讀圖6.29,認識黃土高原地貌的形成過程:

    板書:

    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溝壑縱橫

    3.形成過程:

    展示:展示圖6.29,為學生解釋黃土高原地貌的形成過程。

    課堂練習:完成多媒體展示的練習題,鞏固知識。

    課堂小結:通過我們一起學習,黃土高原的歷史文明以及環境特征都基本了解了,重點把握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以及“風成說”的看法,和黃土高原地區的民風民俗。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知識框架把握重難點,下一節課我們會繼續學習黃土高原的環境問題,希望同學們預習。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地區;知道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用實驗驗證假設的方法。

    2、通過對黃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學論證的一般方法;對黃土高原過去至現在發展變化的過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是區域地理環境形成和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

    3、了解一些黃土高原的文明特點,知道她曾孕育了華夏文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2、通過科學探究,通“風成說”初步了解黃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客觀接受前人的科學成果和親自動手實驗操作的驗證自己的假想,體驗追求真理的艱辛,從而培養對真理的執著探究精神和科學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文明特點。

    難點: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景觀、人們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產生許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下面我們看一段。

    看后猜猜看她屬于我國哪個地區?你對什么印象深刻?導入新課內容。

    【活動】一、文明的搖籃

    [板書]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板書]一、文明的搖籃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23頁的內容,了解黃土高原有哪些文明的特點。(黃土地、寶塔、窯洞、白羊頭巾、信天游等)

    學生活動:學生看書,初步了解黃土高原文明的特點。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為課文后續內容教學作鋪墊。

    【活動】文明的搖籃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觀看下列一組反映黃土高原文化特點的圖片:黃土高原地貌、窯洞、信天游等。

    學生活動:看圖、思考,了解黃土高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幾個特點。

    設計目的:以圖片給學生具體的印象。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

    【講授】一、文明的搖籃

    學習一個地方,我們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學生閱讀課本第24頁回答問題。

    1、區域、階梯及“四至”。

    2、所跨省區。

    [板書] 1.位置: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南抵秦嶺;

    [板書]2.主要跨越的省區:跨越了晉、陜、寧、甘等四省;

    學生讀圖6.25找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跨越的主要省區,小組派代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并能根據地圖信息回答問題。

    【講授】文明的搖籃

    在黃土高原這片土地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請大家在書第24頁圖6.25黃土高原的地形 圖上用筆描出黃河的輪廓?!皫住弊中屋喞?。

    利用多媒體手段,放映有關華夏文明的。

    [板書]3. 文明的搖籃:燦爛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黃土風情。

    學生活動:動手在圖6.25上描出黃河的輪廓???獲取書本之外的有關黃土高原的信息。

    設計目的:讓學生了解就是這邊土地曾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讓學生盡可能多角度地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信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進一步加深學生黃土高原是我華夏文明搖籃的印象。

    【過渡】導入本課時第二部分。學生看閱讀材料(P26),然后討論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將討論結果和觀點向大家匯報。

    學生看書,思考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積極發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活動】二、風吹來的黃土

    [板書]1、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風成說。

    利用動畫和分別向學生展示黃土高原“風成說”原理。

    結合“活動”,請學生討論并回答支持“風成說”的依據。

    活動第2題留著課后思考。

    看,思考問題,參與討論,尋找答案。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講授】風吹來的黃土

    [引導]請同學們看教材上第26頁有關黃土地貌的內容,了解黃土高原地貌的特征。

    黃土塬:頂部平坦開闊,四周被流水侵蝕形成溝壑。

    黃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成長條狀的山梁。

    黃土峁:梁進一步被溝谷切割分離,形成孤立的饅頭狀山岳。

    黃土川:溝谷進一步發育成川。

    [板書]2.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溝壑縱橫;

    了解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課后小結

    整體展現板書,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黃土高原是我中華文明的搖籃、革命的圣地。了解了黃土高原的形成及地貌景觀,我們必須保護好她,利用好她,更要把她建設好!

    根據老師的板書,回顧本堂課所學內容。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八年級地理說課

    《地理|04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孫遮緣-75》資源

    鏈接: 1ar6-9HxyU1hsoYl2xK6_kg

    ?pwd=ber4 提取碼: ber4

    地理|04 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孫遮緣)-74|03 初中地理八年吵漏級上(孫遮緣)-67|17 第17講 本章復習|16 第16講 工業|15 第15講 農業|14 第14講 交通運輸|13 第13講 本章復習|12 第12講 水資源|11 第11講 土地資源|10 第10講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09 第9講敗碰賣 本章復習|08 第8講 自然災察逗害|07 第7講 河流|06 第6講 氣候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

    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可以培養學習八年級下冊地理的興趣。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大家掌握多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地理重點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一唯漏橋)

    1.土地資源是可再生資源,按照土地利用類型可分為農業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農業用地(建設用地)。

    2.我國土地資源的有利條件有:⑴ 土地資源總量豐富;⑵ 土地利用類型齊全。

    3.土地資源的不利條件有:

    ⑴ 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 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資源不足;

    ⑶ 分布不均勻;

    ⑷ 各類土地資源破壞嚴重。

    4 .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耕地分布在東部平原及低緩的丘陵地區(地形),耕地資源南少北豐;林指猛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農業生產以牧業為主。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二)

    多樣的生物資源: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我國的四大漁場,其中,以舟山漁場最大。

    豐富的礦占資源: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搜敏,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巨量的化學資源:我國海鹽總產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北方以長蘆鹽場(渤海西岸天津和河北境內)最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鷹歌海鹽場等。

    保護“藍色國土”: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如過度捕撈、石油污染、赤潮等。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三 ......

    猜你喜歡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