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中歷史填空題及答案 高中歷史考題題庫 高中歷史卷子及答案 高中歷史題庫及答案高考真題 高中歷史大題例題50道
歷史學科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研究的是過去的人和事,因此,學習歷史,要從宏觀層面出發,把握好每一個時間段內發生的重要事情。學好歷史關鍵在于對原有知識進行轉化,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從識記、理解到消化、運用,這是一個循序往復的過程,不斷接受新的知識,不斷提高歷史的分析與解讀能力。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一
高中歷史事件時間
1、春秋末期:鐵犁牛耕的出現
2、戰國:商鞅變法中首次提出“重農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4、西漢:西漢中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絲綢之路出現;西漢的素紗禪衣很有名;西漢出現最早的紙
5、兩漢:選官制度是察舉制
6、六朝:開始出現農村集市“草市”
7、隋唐: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術是雕版印刷術
8、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出現夜市
9、宋朝:儒學有了新發展—理學;朱熹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成祖在中央設內閣;明朝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贄是反傳統經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現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的共同主張是反封建專制
12、明清時期:外交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設軍機處,標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14、1840—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5、1842年《南京條約斗鏈》簽訂,記住其主要內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金田起義是爆發的標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權的標志;1859年頒布《資政新篇》,這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方案
17、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出現)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了解初步發展的兩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1894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
21、1905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成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把同盟傳報政治綱領發展為“三民主義”(其核心是民權主義)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它成為辛亥革命開始的標志;辛亥革命的功績是_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它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24、民國初年(一戰期間、辛亥革命后):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短暫的春天),記住發展的三大原因、的民族實業家
25、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興起,這場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前期的作用是動搖了封建正斗者統思想,后期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新文化運動中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
26、1919年:五四運動,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27、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共成立
空銷薯28、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國民大革命興起。
29、1927年,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標志國民大革命的失敗
30、1927—1937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也是國民政府統治前期,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快發展
31、1927年:南昌起義,中共開始獨立掌握革命武裝;開辟第一塊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思想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32、1934—1936年紅軍長征,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的標志;1935年遵義會議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33、1935年華北事變;八一宣言;一二九運動
34、1936年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
35、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正式開始;平型關大捷是抗戰開始后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6、1938年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第一次勝利
37、1940年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華北地區)
38、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
39、1946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40、1948—1949年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殲滅了國民黨的主力,為解放全國奠定基礎;
41、1949年4月,百萬雄師過大江,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42、1949年9月,新政協召開,標志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
43、1949年10月,開國大典,標志新中國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國結束,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44、1953年,周恩來針對印度問題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標志著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
45、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46、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原則;
47、1953—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政策,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既標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又標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8、1953—1957是一五計劃,其地域在東北,行業是重工業為主,記住主要成就。
49、1956年:《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召開
50、1958年,中共在經濟上出現“左”的錯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5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提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它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標志。
52、1980年,開放四個經濟特區,記住最早開放的四大經濟特區的名稱;1988年海南省成為中國的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成為對外開放區;
53、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九二共識”的達成。
5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階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基本確立;1997年中共十五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走向完善,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55、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港澳的回歸都涉及了中國的外交,而臺灣問題與外交無關。
56、建國后的科技: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結晶牛胰島素;70年代東方紅一號。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二
一、四大發明
1、概況:
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
2、四大發明的產生與傳播:
(1)造紙術。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印刷術。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3)火藥。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最早的火藥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宋朝為了抵御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
(4)指南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后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5)傳播。
a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b火藥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d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二、《九章算術》和珠算
1、《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珠算
珠算運算法編成歌訣流利順口,配合小九九和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運算如飛。明清時期,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和發展。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石氏星表和渾儀
1、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2、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的。
3、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恒星的赤道坐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為了更好地觀察天象,古代中國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等。
四、《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歷法優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秀的歷法。3、四大農書。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3)元朝王禎的《農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洱R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的—部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五、《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
1、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2、東漢末年,張仲景的中醫專著《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3、李時珍,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對中藥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三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_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里。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_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_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_。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_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筑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并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制度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十一、明清君主_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_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_度發展到頂峰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四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內容:黃帝的學說:治身(養生).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特點:兼采眾家、積極無為.
4、作用:成為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
二、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背景:①儒學在秦朝遭到嚴重打擊,漢初逐漸復蘇。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初奉行的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③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于是漢武帝“舉賢良對策”。
2.董仲舒新儒學.
來源.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主張.①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宣揚“君權神授”,發揮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
目的.以思想的統一來維護政治的統一。
影響.董仲舒對儒學思想的發展,有利于漢代的統治者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的統一,受到漢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漢武帝: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起用儒者參政。③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
4.影響:①新儒學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鞏固了國家統一,同時也限制君權的過度膨脹。②教育逐漸為儒學所壟斷,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③太學興盛,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學在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地位。⑤從此儒學之士在中國文化舞臺上逐漸成為主角,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續兩千年之久。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相關文章:
1.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2.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3.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4. 高中歷史知識點匯總
5. 2020高考歷史知識點大全
6. 高中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7. 高中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8. 高考歷史重點必備知識點
9. 高中歷史復習知識點
10. 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
一節 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有利因素:
資產階級建立了統治;海外市場廣闊;原始資本積累較多;自由勞動力豐富;國際貿易交通便利腔空旦;農業資本主義發達;煤鐵資源豐富;國內河流航行便利;相對寬松的宗教政策。
法國開展工業革命的不利因素
法國大量自耕農的存在,限制國內市場形成、自由勞動力的提供和農業技術的改進;在英法殖民爭霸戰爭中,法國失利,喪失大量殖民地;中小企業大量存在,高消費生產比重過大;高利貸資本活躍,工業投資較少;法國社會長期動蕩不安。
第二節 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
關于維也納體系問題:
歐洲的封建勢力打敗拿破侖后,通過1815年維也納會議在歐洲建立起一個完全違背歷史潮流的反動政治體系,稱維也納體系。維也納會議的決策者推行“正統主義”原則,一味維護封建君主和貴族的統治權力。他們重劃歐洲領土,只顧大國利益,不惜違抗民族主義潮流,踐踏民族意識,宰割弱小國家。維也納會議是列強的一次分贓會議。會議所確定的維也納體系使歐洲又恢復了均勢局面。維也納體系是一種歷史的反動。但是在維也納體系下,各國常用召開會議的辦法來解決國際間的爭端,客觀上促進近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維也納體系下存在著各國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同統治者間的矛盾和斗爭,存在著被統治民族與俄、奧、普、英等歐洲大國壓迫者間的矛盾和斗爭。這些矛盾的發展導致歐洲許多國家發生了一系列的革命、改革和民族解放戰爭,維也納體系名存實亡。1848年歐洲革命的沉重打擊,徹底瓦解了維也納體系。
關于1848年歐洲革命
1848年歐洲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有其時代特點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其時代特點有:這場革命是在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水平即資本主義已進入機器大生產時代爆發的。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成為這次革命的主力軍和唯一徹底革命的階級,但還處在幼年時期,沒有自己的政黨,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不足以勝任對革命的領導。資產階級在領導這次革命時,懼怕站在背后的無產階級,表現出動搖妥協,甚至背叛革命,資產階級開始從革命走向反動。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19世紀的工人運動分為兩個階段:
1、19世紀三四十年代:這個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任務尚未完成,工業革命還在進行中。由于資本主義制度還不成熟,相對民主的政治經濟模式尚未建立起來,這使得工人階級政治上無權,經濟上遭受手段原始殘暴的絕對剩余價值的剝削,因而早期工人運動非常激烈,一般這個時期都帶有政治斗爭、暴力斗爭、自發分散的特點?!叭蠊と诉\動”和1848年法國“六月起義”都是這些斗爭的突出代表。
為了解決社會發展與貧富分化的矛盾,空想社會主義等理論產生了。這雖反映了不成熟的無產階級的美好愿望,但其致命的弱點使其無法指導工人運動。為了適應時代和工運需要,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以及對三大理論來源的批判吸收,創立了科學共產主義理論。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它的誕生。從此,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作為新的歷史潮流發展起來。
這個時期的無產階級雖然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但還沒有提出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的綱領,還未走上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其基本口號和要求尚未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其斗爭客觀上促進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運動。
2、19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19世紀中期的工人運動又虧蘆有了進一步發展,其最重要的體現有:工人階級的思想覺悟大大提高。隨著馬克思主伍擾義的誕生及它與工人運動的密切結合,這個時期的工人運動開始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工人運動開始由分散走向國際聯合。第一國際的成立即是證明。工人斗爭的矛頭開始指向資本主義制度。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19世紀以來國際工人運動的大總結,它體現了這一時期工人運動政治斗爭、暴力斗爭、一定程度的組織性、受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和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等所有特點。同時公社還創造了打水碎舊國家機器,建立工人階級政權的原則和經驗。
從主導方面看,19世紀中期工人運動的客觀歷史作用,主要還是資本主義運動的輔助力量。為資本主義繼續發展掃清障礙仍是當時社會的進步力量
http://www.ks5u.com/search.asp?key=%C0%FA%CA%B7&searchtype=&Submit.x=43&Submit.y=10
這閉悶姿個網轎絕站罩歲不錯的.
其實你去買本試卷不就行了嗎?
網上的題目很雜,可能水平都不一樣,找又費時間!
這是我做的,不知道有沒有用:
流派 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 社會主義 亞非拉民族主義
時間 18世紀末19世紀初 a.19世紀30年代
b.20世紀早期 20世紀 20世紀上半期 20世紀
關鍵時期:20世紀中后期
背景 法國大革命的失敗,拿破侖帝國的滅亡,使知識分子對“理性王慶姿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托 a隨著工業命的完成,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b 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紛紛揭露社會丑惡現象,以批判為主旨的現實主義文學興起 a.兩次世界大戰
b.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c.嚴重的社會問題 新生的譽簡絕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人們對一切充滿希望 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特征 a.深入發掘人類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b.以想象力豐富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情節為主要特征 a.關注社會現實,典型地再現社會風貌
b.深入剖析社會生活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 a.表現自我,反傳統
b.手法怪誕
c.語言風格悖離傳統
d.表現西方社會精神危機 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反映反帝反殖的愛國主義精神
代表 法國雨果
《巴黎圣母院》
英國雪萊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德意志 海涅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法國 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
英咐冊國 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
俄國普希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
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丹麥 安徒生
挪威 易卜生
《玩偶之家》
美國 馬克?吐溫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英國 蕭伯納
《蘋果車》
法國 羅曼?羅蘭
《約翰?克里斯朵夫》 美國 海明威
《老人與?!?/p>
愛爾蘭 貝克特
《等待戈多》 俄國 高爾基
《母親》
俄國 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印度 泰戈爾
中國 魯迅
尼日利亞 索卡因
哥倫比亞 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http://wenku.baidu.com/view/c99f38f47c1cfad6195fa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