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我要自學 > 高中 > 高三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高三歷史必修二

  • 高三
  • 2024-01-04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一、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非課程標準直接明確規定內容)P32 (1)時間:甲午戰后到20世紀初期 (2)有利條件:①帝國主義擴大經濟侵略尤其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②清政府準許民間設廠 ③人們呼吁以“設廠自救”、那么,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修二知識點

必修二的歷史課需要背誦的知識點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記牢歷史知識,首先知道有哪些歷史知識是需要記憶的。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必修二歷史必背知識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中必修二歷史必背知識點

一、先秦商業產生

商朝時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經商)出現、貨幣為貝殼、商業由官府控制;

春秋戰國:由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為祖師。

二、秦漢商業初步發展

A、原因: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 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商業繁榮的主要原因;漢文帝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兩漢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B、表現:西漢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對外貿易發展,出現了許多商業中心:長安、洛陽、邯鄲等,每 個城市都有專供貿易的“市”,它與住宅區嚴格分開。

三、隋唐商業進一步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商業發展相對緩慢)

原因:農業發展、手工業進步,運河開通 表現:金融方面:柜坊(銀行雛形)和飛錢出現

城市繁榮:長安、洛陽、益州、揚州

市場發展:城市中“市”“坊”分開,農村集市發展

對外貿易: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唐設市舶使

四、宋元商業繁榮

1.宋朝商業繁榮的表現:

①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開封和臨安是當時著名的城市。

高中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人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非課程標準直接明確規定內容)P32

(1)時間:甲午戰后到20世紀初期

(2)有利條件:

①帝國主義擴大經濟侵略尤其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準許民間設廠

③人們呼吁以“設廠自救”、“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機。

(3)代表企業:張謇的南通大生紗廠

(4)政治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了維新變法和民主革命運動。

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P34

(1)民國初期(約1912-1919年)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動:推翻專制統治,掃清障礙;

提高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地位;

頒布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投資熱情

②民眾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③一戰期間,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表現:紡織業、面粉業的發展等

局限:①地域分布和部門發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輕工業),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與外國資本和傳統經濟相比仍占據對劣勢

③發展時間短暫,一戰后由于列強卷土重來而蕭條

政治影響:促使無產階級力量空前壯大,為五四運動、中共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奠定了階級基礎。

高中歷史必修3??贾R點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現;

井田制瓦解的標志:魯國實行初稅畝

井田制徹底瓦解: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點:土地個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或轉讓

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的影響: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證國家賦稅收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實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人丁和田畝收稅。

(3)評價: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重農抑商

1、“重農抑商”政策產生及目的

(1)始于戰國時商鞅變法

(2)直接: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鞏固封建統治

2、重農抑商政策的演變:

(1)商周時期:采取鼓勵政策支持商業發展;

(2)戰國: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

(3)西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4)明清:仍固守重農抑商,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加征商稅,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高中歷史必修二總結

積累知識,也就應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好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小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

第22課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一、布雷頓森林會議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交戰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的經濟實力卻空前膨脹,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如何建立一個有利于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機制,成為重建戰后世界秩序的關鍵。

2、目的

美國企圖建立以自己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3、召開

(1)時間: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等44個國家的代表舉行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

(2)內容:會議通過了以美國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后決議書》及附件,這些文件統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二、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

1、金融組織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概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45年成立?,F在成員國180多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高三歷史必修二

知識能夠被獲得,并且因為它的本質,知識總是局部的,它永遠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源于知識的行動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知識點必修二專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知識點必修二1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 古代中國的農業

了解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們先用石刀、石斧把樹木砍倒,曬干后放火焚燒,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種。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為“刀耕火種”或“火耕”。

(2)耜耕:隨著松土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標志著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由于青銅比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

(3)鐵犁牛耕: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步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形成原因(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步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個體小農經濟逐步形成。

以上就是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

猜你喜歡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三区